学校要闻 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确认识银屑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发布时间:2020-11-27 11:45:00

\

张锡宝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生与复发受自身及环境多种因素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为了关爱银屑病患者,引起全世界人们对银屑病的关注与正确认识,国际联合会银屑病协会将每年的10月29日定为“世界银屑病日”。

 

银屑病的认识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最常累及头皮、肘和膝。主要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及关节病型银屑病和银屑病共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冬重夏轻且多为慢性病程。银屑病和麻风之间的混淆持续了几个世纪,许多银屑病患者被诊断为“麻风”,被隔离并接受残忍的治疗。直到19世纪银屑病才被认为是与麻风完全不同的疾病。人们从中国传统医学的认识角度,把牛皮癣的“癣”与头癣、足癣等传染性疾病的“癣”混为一谈,患者可能因其外观和人们潜在的认知被群体排斥,实际上银屑病不是“癣”。人们对银屑病错误的认识以及瘙痒、脱屑和明显可见的斑块等带来的痛苦,给大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损害。大多数患者认为现今的治疗手段虽然有效,但长期疗效不尽人意。因此,治疗上仍存在较大挑战,必须探究出安全和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国患病情况

银屑病的发病率不低,影响全世界约2%的人口,大约有1/3的患者在18岁之前发病。1984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银屑病患病率在中国各地有一定差异,2008年山西省太原市、四川省西昌市、河北省廊坊市、河南省焦作市、山东省淄博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六个地区的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为0.47%,初发年龄在20~19岁, 40~49岁出现高峰。2017年西南4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病率为0.5%,2011年河南省焦作地区银屑病患病率为0.8%,2019年甘肃省河西地区银屑病患病率为0.56%。1970—2000年间,儿童银屑病的发病率增加了一倍以上。银屑病在世界各地不同人群中的患病率有明显差异。美国银屑病患病率为0.5%~3.15%,欧洲为0.75%~2.9%。与欧美地区相比,我国银屑病的患病率相对较低。大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尽管女性的起病时间早于男性,但疾病的自然病程均为慢性伴间断性缓解。

 

病因

银屑病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与遗传、环境因素、免疫应答异常有关。根据一系列的调查,有银屑病家族史的患者占整个银屑病患者的35%~50%。某些环境因素可使遗传易感个体加重或诱发银屑病,如外伤、感染、精神紧张、药物、肥胖、饮酒和吸烟等,特别是点滴状银屑病发病常与咽部急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喜食鱼虾、喜食辛辣、居住地潮湿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对银屑病的发病有一定影响作用。因此,清楚病因并正确避免诱因对治疗起着重要作用;避免盲目忌口,忌口应该视个体差异而定,一味忌口得不到合理的膳食均衡,不利于病情好转;忌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是必要的,暂无证据提示不能食用牛羊肉等。

 

与其他疾病的联系

银屑病逐渐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常发生银屑病关节炎,可致残致畸。随着研究的深入,银屑病共病从最初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逐渐认识到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及一些肝肾疾病的风险增加,还与胃肠道疾病、肾脏疾病、感染、恶性肿瘤多种疾病相关。值得注意的是,银屑病儿童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诊断多基于临床表现,也可借助皮肤镜、皮肤活检等辅助检查诊断。

 

治疗原则、手段和进展

治疗原则 银屑病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治疗目的是为控制及稳定病情,减缓发展进程,减轻红斑、鳞屑、斑块增厚等皮损加重及瘙痒等症状,控制与银屑病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应尽量避免复发及诱发加重的因素,减少治疗的近期与远期不良反应。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包括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和物理治疗,应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个人意愿和耐受性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因其合并症和慢性、复发性带来的长远影响,更注重积极治疗和终身管理。治疗只能达到近期疗效,不能防止复发。除药物治疗外,对患者的心理教育及疏导对疾病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某些医疗机构宣传银屑病可以根治是极其不科学和不负责任的,一定程度上误导很多银屑病患者。

治疗手段和进展 大部分患者病情较轻,通常只需要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如外用润肤剂、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等)、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等)、维A酸类药物(如他扎罗汀等)、蒽林、焦油等。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往往需系统治疗,包括甲氨蝶呤、环孢素、维A酸类药物(如阿维A)、富马酸酯和马替麦考酚酯等传统免疫抑制剂。此外,还可联合光疗,比如窄谱中波紫外线的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局部和系统药物的单一或联合灵活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造成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局部药物治疗、传统免疫抑制剂及光疗等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治性、顽固性银屑病患者迫切需要新型的精准治疗方法,近年来一系列针对分子靶点治疗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迅猛发展。目前应用于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主要有TNF-α拮抗剂(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等)、IL-12/IL-23拮抗剂(如乌司奴单抗等)及IL-17拮抗剂(如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和布罗达单抗等),并逐渐获批用于儿童及青少年银屑病。生物制剂应用于银屑病显示出突出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改变了目前的治疗方式。其治疗具有无明显的肝肾毒性、靶点针对性强、疗效显著、良好的有效性和耐受性等优点,为中、重度银屑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其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银屑病治疗的应用时间还比较短,其确切疗效、安全性和长期不良反应尚有待于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及长期随访得到进一步评价和证实。目前,小分子靶向药物用于银屑病的研究较多,磷酸二酯酶(PDE-4)抑制剂阿普斯特用于银屑病显示出持久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2014年获批应用于光疗和其余系统药物无效的中重度斑块型成人银屑病;JAK抑制剂托法替布和巴瑞替尼等在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中开展了大型临床试验。两大类小分子药物因其机制和靶点的差异,可能形成互补,期待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对作用机制和潜在疗效进行验证。

 

世界银屑病日的意义与作用

  2004年来自世界各地的银屑病患者与非银屑病患者代表组成的国际银屑病理事会把每年的10月29日定为“世界银屑病日”。银屑病影响患者的交友、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等,降低个人生活质量,影响身心健康,给个人和社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基于长达几个世纪对银屑病的错误认识、较高的发病率、与其他系统疾病的联系及接受正确治疗的重要性等因素,对银屑病的深刻认识和研究可促进个人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因此,世界银屑病日有助于引起社会对银屑病的关注,摒弃错误的观念,提高人们对银屑病的正确认识,给予银屑病患者应有的重视和尊重;进一步推动银屑病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笔者期望在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上一篇:开启全生命周期男性健康管理,提升男性整体健康水平——护佑男性健康、共筑健康中国
下一篇:心力衰竭防治之路任重道远——心力衰竭的现状与防治

        出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单位地址: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200433